製糖苦與甘
製糖是昔日新界鄉村的一種小型產業,原材料是甘蔗,生產期在每年冬季至初春。當時製糖所需的工具,就是一台用堅硬的麻石打造出來的石絞,它就是製糖的靈魂。
石絞由兩個放置在石地台上的圓輪組成, 輪上裝嵌着12至14個木齒, 圓輪以牛拉動使木齒互相推動旋轉,甘蔗插在兩個圓輪之間被搾成蔗汁,蔗汁過濾後加熱煮熟,經過攪拌冷卻後便成為蔗糖。這個製糖方式,在明代撰寫的 《天工開物》 亦有詳細的記載。
石絞由兩個放置在石地台上的圓輪組成, 輪上裝嵌着12至14個木齒, 圓輪以牛拉動使木齒互相推動旋轉,甘蔗插在兩個圓輪之間被搾成蔗汁,蔗汁過濾後加熱煮熟,經過攪拌冷卻後便成為蔗糖。這個製糖方式,在明代撰寫的 《天工開物》 亦有詳細的記載。
位於西貢蠔涌北面山上海拔大約260米處,有一條名為《大腦》的荒廢古村,村旁小溪附近就有一台保存得十分完好的製糖石絞。每逢製糖季節,大腦三姓(曾氏,謝氏和邱氏)村民均使用這台石絞。製成的蔗糖除有部份留作自己食用之外,其餘的則沿古道挑到西貢和九龍市集出售。根據調查所知,大腦村以石絞製糖應該是戰前的事,因此這台石絞很可能已荒廢停用超過八十年了。
仔細看這台石絞,思考昔日村民的辛勞,頓時感到古人的智慧和毅力。要知道烹煮蔗汁必需全神貫注,不能太早移離爐火掏出來冷却,也不能煮過火。因此製成的每顆蔗糖,除了甘甜之外,背後有着不少心血和辛酸。現代雖以機械方式製糖,卻無法製出這般有《味道》的產品!
來到大腦村, 除了欣賞歷史悠久舖砌得像藝術品般美麗的大腦古道之外, 不妨多走幾步, 越過溪澗去看看這台製糖石絞, 緬懷一下村民忙着搾蔗製糖的情景, 感受一下石絞向您述說的故事....
返回 “山野文化”
來到大腦村, 除了欣賞歷史悠久舖砌得像藝術品般美麗的大腦古道之外, 不妨多走幾步, 越過溪澗去看看這台製糖石絞, 緬懷一下村民忙着搾蔗製糖的情景, 感受一下石絞向您述說的故事....
返回 “山野文化”